池州文明网首页 » 聚焦池州 » 正文

池州:打好三大保卫战 绘就美丽新画卷

2023-08-11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耀眼的荣誉背后,是池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锦绣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池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力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高水平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

  漫步池州,一步一景,一幅幅天蓝水清地绿的亮丽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守蓝天——大气污染防治一以贯之

  对于矿业企业,人们的固有印象往往是:工业烟囱上空弥漫着黑色烟雾,被污染了天空的阴沉沉、灰蒙蒙。

  在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禄思伟矿业资源(安徽)有限公司却颠覆了人们的“陈见”:主排口“大烟囱”与朵朵白云、蔚蔚蓝天相映衬,一旁的绿化草地则见缝插针地种上了梨树、桃树、枇杷树,宛如一片经果林。

  作为一家专门生产白云石耐火材料产品的公司,禄思伟为何能够让企业发展与碧水蓝天同行?

  这还要归功于该公司2021年投入使用的废气处理设施脱硫脱硝除尘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将氮氧化物、硫化物及粉尘浓度从350毫克每立方米、250毫克每立方米、20毫克每立方米降低到50毫克每立方米、50毫克每立方米、1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达到‘重污染天气A级企业排放标准水平’。”该公司运营经理许东广介绍,除了前期一次性投资近千万元建设废气处理设施—脱硫脱硝除尘系统外,公司每年还投入600余万元用于效率提升、节能环保及碳减排项目上。

  在池州,像禄思伟一样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行业企业比比皆是。今年来,全市49家企业完成低效VOC处理设施整治升级改造。

  多年来,池州始终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以扎实举措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VOCs处理设施排查整治等工作,有效推动了VOCs重点企业深度治理;严格落实臭氧污染管控措施,建立处置机制妥善应对中轻度污染天气;对照扬尘污染源清单,建立标准化扬尘监管体系,打造扬尘监管“池州模式”。

  从产业结构调整,到清洁能源替代;从重点行业企业纷纷减排改造,到全域大气污染防控、污染防治;从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到秸秆禁烧和餐饮油烟治理等由点到面全线铺开……在池州,“蓝天保卫战”立体作战图日益清晰,力度空前,成效斐然。

  数据显示,1-6月份,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1,位于全省第3,同比下降4.7%,改善幅度居全国第12,全省第5;PM2.5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居全省第4,同比下降5.4%;优良天数比例84.5%,居全省第4,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以消除重污染天气、防治臭氧污染和治理柴油货车污染三大‘攻坚战’为抓手,严格管控移动源污染排放,精准管控污染天气,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让天更蓝、云更白。”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吴文忠说。

  护碧水——利用保护治理齐头并进

  在池州人的眼中,住在平天湖风景区附近是非常幸福的,“湖水清、岸边绿。晨练或者下班途中,看到美丽的风景总会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一张。”市民何红顺告诉记者。

  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平天湖西部生态湿地,除了可以供游人散步休闲之外,还有着为这座城市处理尾水、调节生态的功能。

  池州排水公司副总经理吴练秋说,平天湖西部生态湿地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尾水湿地。“我们每日将已消毒处理后的尾水通过尾水生态处理工程引入尾水湿地,经潜流和表流湿地自然修复和生态调节,其水质可以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吴练秋告诉记者,这样做不仅能为清溪河水系增加补水水源,修复清溪河及平天湖西部水生态系统,还能每年减少向长江直排尾水约1500万立方米,助力“长江大保护”,可谓一举多得。

  城市因水而美,因水而兴。近年来,池州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构建生态屏障,不断提升水质监测预警能力,强化断面水质分析研判和管控措施。

  25个国省控考核断面中,24个断面安装视频监控,23个断面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每月开展一次预警性采样监测,实现“水质变化早知道,水质问题快解决”。

  以树立标识牌的660个排污口为检测巡查重点,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建成入河排污口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的闭环工作机制。

  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确保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达标,实现6个以上省级园区工业废水全部实现纳管,废水应收尽收,达标排放。

  不断强化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新建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及预警监测站,基本实现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实时自动监测及预警功能。

  今年上半年,池州城市水质指数3.3367,居全省第2位,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随着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一幅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正在池州大地上徐徐展开。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陈亚敏说:“我们将继续以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及国省控断面水质管控为重点,持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一断一策’工作,对策到点,责任到人,让河畅景美、水清岸绿成为常态。”

  保净土——治理修复持之以恒

  土壤污染防治,事关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

  8月7日,贵池区殷汇镇汇丰村优原农场,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秧随风摇摆,几十只鹭鸶在田间悠闲踱步,一派和谐的田间景象。很难想象,曾经由于周边及上游矿山企业生产活动影响农田灌溉水、长江流域酸雨引起土壤酸化以及长期施用化肥与农药,使得这块区域土壤遭受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2020年,我们在此地块集中开展土壤治理与修复等安全利用工作。去年,已成功修复完毕。”市清溪环境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兴财告诉记者,通过治理,如今这块区域两年四季的产出农产品可食部分达标率90%以上,修复区域作物减产率不超过10%,“目前,我们还对这一地块进行长期监测和风险管控,确保其成效持久。”

  从“重金属污染地”到“绿色农田”,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净土保卫战”,池州打得漂亮:争取中央财政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097万元用于全市4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项目,治理修复面积共计2482亩;梳理2019年以来重点建设用地地块信息,强化用途变更“一住两公”重点建设用地地块准入管理,开展重点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研究确定2023年度64家土壤和地下水重点监管单位名单,督促相关企业履行“三项义务”,常态化进行土壤隐患排查及“回头看”,从“吃、住、管”多个纬度,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放眼池州大地,天空湛蓝纯净、河面清澈如镜、大地苍翠欲滴,如此美景,需要守护。“我们将持续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防范土壤环境污染风险,全力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助推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杨晋东表示。(许倩琪)

责任编辑:徐 世海

池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工作邮箱:czswmb@126.com 投稿邮箱:czswmb@126.com 电话:0566-2088565

运行管理:池州文明网

文明池州